概念解析: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督查组已将问题移交当地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环保部要求,对屡禁不止、擅自撕毁封条违法生产的,各地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其中,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银盛木业有限公司、翔雲木业有限公司、祥泰木业有限公司多次撕毁封条屡查屡犯,加热工序未安装环保治理设施,废气直排。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的科胜木业有限公司、银盛木业有限公司、翔雲木业有限公司、祥泰木业有限公司、红星木业加工厂、武安镇张坑板厂,天津市静海区的天津盛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天津鹏润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的河北鑫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存在擅自撕毁封条违法生产现象。对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不力、问题突出的地区,环保部将公开约谈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实践证明,建立菌草生态屏障是黄河生态治理的有效途径。为此,十院士联名提出了加快推进黄河菌草生态屏障建设和菌草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多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多位院士,多次深入到运用菌草技术对生态修复治理的现场进行考察、指导、鉴定,特别对黄河沿岸开展菌草技术防沙固沙、水土保持及菌草业发展进行了实地考证。十院士建议,将菌草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贫困县产业扶贫项目;建黄河千里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在黄河上、中、下游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沙化危害较大的沿河两岸,建立1000公里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并逐步拓展到黄河全流域。2 以34号泉眼为切入点 着力解决点源污染提到乌江的总磷污染防治,就不得不提34号泉眼。
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企业和项目,效益再好,一个都不留,一个也不会新上。开磷集团的付出只是贵州着力解决点源污染的一个缩影。除了生态红线的划定,乌江的流域第三方治理、流域生态环保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河长制、生态补偿、34号泉眼治污第三方运营等各项改革任务也在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加强源头防控,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和《贵州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厂工程防渗系统施工技术及环境监理、验收规范》,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工业渣场防渗系统初步设计、施工图进行审查,实行最严格的工业渣场建设项目环境监管。
治理乌江,已经刻不容缓。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严守发展和保护两条底线,才能推进乌江流域的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乌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乌江流域涉及贵州7个市(州)、42个县(市、区、特区),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区域。2012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对乌江流域污染治理作出批示。丰富的矿产资源使乌江流域形成了依河而建的资源型、能源型产业,这其中以磷矿企业最为典型。事实上,一号环保工程不仅关系着贵州人民的生产生活,作为长江中上游的生态屏障,乌江的水环境质量对长江下游省份也有着巨大影响。
在源头管控的同时,乌江流域坚持强化环境监管,综合运用《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问责办法》《贵州省企业环保黑名单管理制度》、环保约谈等手段,按照一厂一策整治方案,对各项整改工作进行跟踪问效、启动问责。对乌江的保护,一定要作为贵州省环保的重中之重来抓。监测数据显示,34号泉眼下游总磷浓度为0.06g/L,这标志着乌江污染治理取得了重大突破。治污强度明显提高。
截至目前,共检查流域内企业30257家,责令停止建设272家,责令停止生产467家,责令限期整改1524家,关停取缔105家,立案查处1035起,罚款金额4335万元。正是这个无声的泉眼,流出的是总磷、氟化物重度超标污染泉水,带来了这次环境污染事件。
此外,利用环保利剑和环保风暴执法专项行动,贵州环保部门多次对流域内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由于环境保护工作得不到重视,乌江的水质一度持续恶化。
平均每小时涌水量达到2000立方米,34号泉眼的治理一刻也不能耽搁。早年间,乌江的污染不仅在省内,而且还产生了跨界污染。2015年,乌江34号泉眼污水治理工程正式投运,每小时处理污水能力达到3000立方米。姜平表示,贵州省出台的《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划定》,为流域的发展划定了门槛。1 一号环保工程提上日程 治污从磷开始作为贵州省的母亲河,乌江的生态环境质量关系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而在当年的报告上,这个泉眼被标注为34号泉眼。
磷矿的开采和利用在带动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也给乌江水质带来了严重隐患。按照环境保护部要求,乌江水质已提前一年完成达标任务。
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环保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依法严管为抓手,切实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整治。贵州省环保厅副厅长姜平表示。
重庆环保部门曾向贵州省环保部门发函,请贵州省加强境内乌江流域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含磷污染物排放。这是姜平在贵州治水过程中的感受之一。
乌江进入重庆后,涪陵部分江段多次发生黑潮。2009年3月,乌江渡电厂大坝下游河段被大量肥皂水般的白色污水掩盖。息烽河出境断面2009年6月~12月水质均为劣Ⅴ类,即重度污染决战乌江的治污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兼治,坚持综合施策。2009年3月,乌江渡电厂大坝下游河段被大量肥皂水般的白色污水掩盖。
正是这个无声的泉眼,流出的是总磷、氟化物重度超标污染泉水,带来了这次环境污染事件。磷矿的开采和利用在带动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也给乌江水质带来了严重隐患。
重庆环保部门曾向贵州省环保部门发函,请贵州省加强境内乌江流域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含磷污染物排放。2010年1月,距离34号泉眼16公里的开磷集团主动承担起了治理任务。
这是姜平在贵州治水过程中的感受之一。乌江、清水江水质得到了大幅改善,特别是乌江、清水江水体中总磷浓度得到大幅削减,乌江沿河、清水江白市出境断面水体中总磷浓度已稳定达标。3 综合施策 多措并举治理污染既要解决老问题,也要防止新问题的出现。按照环境保护部要求,乌江水质已提前一年完成达标任务。
而在当年的报告上,这个泉眼被标注为34号泉眼。而与发展不同步的,是长期以来乌江中下游河段总磷超标。
乌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乌江流域涉及贵州7个市(州)、42个县(市、区、特区),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区域。投资4.8亿元,先后实施了磷石膏湿排改干排工程、34号泉眼回用水工程、34号泉眼废水深度治理工程。
近年来我们先后集中整治乌江支流洋水河、瓮安河、湘江,对流域内50余家煤矿矿井废水以及洋水河8家、瓮安河4家磷矿开采企业实施挂牌督办,按照一矿一废水处理站要求,已经全面完成,瓮安河4家磷矿开采企业也完成矿坑废水治理任务。乌江进入重庆后,涪陵部分江段多次发生黑潮。